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主管东南各省党组织工作的中共中央东南局也随军部迁入云岭丁家山村。泾县成为整个大江南北的革命中心,云岭也成为许多立志抗日的热血青年向往之地。
中共东南局随新四军军部转移至泾县云岭后,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着手组建起以云岭为中心的交通联络网。这张联络网打通了中共东南局、新四军军部与外界的联系,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通信保障,也在泾县大地上播撒下了“忠贞不渝 使命必达”的种子,在红色历史中熠熠生辉。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当前,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安徽省泾县邮政分公司铭记历史,赓续战邮红色基因,守正创新、应需尽能、见行见效,助推革命老区绽放新光彩。
畅通乡村致富路
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云岭时期,有一位交通员叫张素莲,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云岭地区妇抗会主任。在她的动员下,她全家11口人,除了老人小孩,先后有8人参加了新四军和地方抗日组织,被誉为“革命母亲”。
“皖南事变”爆发后,张素莲因受刑全身伤势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后来,她被乡亲们联名保释出来。伤好后,她装疯卖傻,暗中为地方游击队搜集情报、传送信件,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邮红色基因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1951年,张素莲受邀参加国庆观礼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如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而这种战邮红色基因在泾县分公司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从1938年的红色交通联络网到如今现代化的邮政服务网络,变的是服务的形式和手段,不变的是“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泾县分公司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进邮快合作、交邮联运和“快递进村”,助推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不断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目前,泾县邮快合作已覆盖7个乡镇,开通了泾县—汀溪、苏红—桃岭等8条交邮联运路线,建成105个村级自提点。汀溪兰香茶叶、苏岭山药、章渡酱菜等地方农特产品依托绿色邮路流转不息,从田间地头精准高效送达百姓餐桌。今年以来,泾县邮政累计完成下行快递邮件145.08万件、上行邮件3.72万件,不仅有效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更为乡亲们铺就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打好特色文化牌
家喻户晓的宣纸源于泾县、产自泾县,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从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迁至泾县云岭,中共中央东南局进驻云岭丁家山,到1941年1月新四军奉命北移,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新四军与泾县、与宣纸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抗敌报》就是由新四军军部政治部主办、用宣纸印刷的。从1938年11月第一期创刊起,至1941年1月4日最后一期告别号止,《抗敌报》共出版发行了221期,平均每4天编辑出版一期。一位位交通员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将云岭军部发出的一张张《抗敌报》,通过红色邮路送到大江南北,在党和人民之间搭建起“红色桥梁”。
“宣纸一片历千古,重彩浓墨任飞舞。”一张张薄薄的纸,承载着文化与传承。2024年9月,泾县分公司在宣纸小镇结合泾县文化特色打造了主题邮局,宣传文旅,承载文化,助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
“这把宣纸折扇让我眼前一亮,上面的图案既承载了红色历史的厚重,又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实用性强。我一下子买了好几把,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赵女士笑呵呵地说。
在主题邮局里,不仅能够感受到曾经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还能把当地的特色文创品打包邮寄回家,实现历史与当下的融合。截至今年7月底,该主题邮局已接待游客4.5万余人,销售各种文创产品32.5万元,有关新四军的纪念文创产品更是一度供不应求。
“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强化邮游融合,开发出了种类繁多的红色文创产品、特色戳记,以及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各种形式的生肖纪念宣纸、古朴浑厚的徽墨、气韵典雅的宣砚、独特精致的景点明信片、充满穿越感的时光信箱等,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差异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助力把‘徽风皖韵’宣传出去。”泾县分公司总经理陈梦婷说。
一件件既有红色文化传承又富有宣城特色和邮政韵味的产品,正在“邮”向五湖四海……
奏响邮银协奏曲
如今在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王稼祥故居、“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而随着当地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游客不断增多,对餐饮、民宿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原来的装修已经老化,不符合现在游客吃饭、住宿的需求。但是,如果重新装修改造,我的资金又不够。厚岸邮政所的员工得知我的困难后,他们协同邮储银行,为我提供了30万元的信用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旁边开办农家乐的王老板如是说。
泾县邮银紧密携手,持续深化邮银协同,在服务地方红色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与全县头部企业战略签约,深挖客户用邮潜能,做大协同发展“融资E”、公司存款、信用卡等新赛道的规模化效应,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1—7月,泾县邮银协作新增公司存款1360万元,发放“融资E”贷款4090万元、净增971万元,信用卡有效客户新增182户。
“北有黄桥烧饼,南有云岭锅巴。”云岭锅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四军驻扎云岭期间。那时,锅巴是广大指战员的口粮,为新四军训练、作战发挥了巨大作用。安徽云岭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革命老区云岭镇,距新四军军部旧址仅两公里。随着云岭锅巴系列产品的开发、电商和旅游产业不断拓展,该企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泾县邮银通过实地考察,为星火公司授信980万元、支用780万元,帮助该企业扩大再生产。同时,泾县分公司还通过“邮乐小店”打造万单农产品、引入“安徽邮政微金融美食一元购专区”等方式,助力云岭锅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2024年以来,该分公司累计销售云岭锅巴3.9万单,实现销售额44.26万元。
“邮政不仅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寄出去,还给予我们大额资金支持,是我们的优质合作伙伴。”星火公司总经理王静华感慨道。
青山绿水,碧血丹心。在泾县这片红色热土上,每一名邮政人都在以新四军精神、战邮红色基因为最生动的“教科书”,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现代邮政服务,助力革命老区满园春色尽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