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邮”力量 | 邮政织就“面”面俱到
2025-08-22   

8月21日早上6点,定南县胜仙米面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机器轰鸣。企业负责人胡小明站在生产线旁,看着雪白的面条从设备中涌出,想起2002年接手这家老牌国企时的场景,不禁感慨:“当年日产1.5吨都难,现在6吨产能还不够卖,这变化离不开邮政和政府的‘搭把手’。”

作为始建于1952年的“江西老字号”,胜仙面条曾长期困在“本地圈”。“米饭是定南主食,面条市场小,经销商就那几家,本地饱和后想往外走,难!”胡小明坦言,2018年前后,企业陷入三重困境:线下渠道触顶,电商销量平平;想转型科技型企业研发功能性面条,可采购设备的钱没着落;寄递散、成本高,发往外地的面条光物流就吃掉三成利润。

 

转机始于定南县分公司的一次走访。“我们看中了胜仙的老字号底子,更想帮它打通产业链,助力农产品销售。”该分公司项目负责人说。一场“邮政+胜仙”的合作就此展开:

破渠道之困,靠“双轮驱动”。线上,邮政把胜仙面条搬上邮乐、DMS分销两大平台,前者1.5万单、14.8万元的销售额,后者63418箱、232万元的业绩,让“藏在深巷”的面条触达全市乃至全国。线下更妙,邮政网点推出“生日有礼”活动,3.6万包生日面不仅赚了口碑,更间接培育了客户“吃本地好面”的习惯。

解物流之难,凭“一品一策”。邮政组建大客户揽收专班,提供上门打包、定制协议价服务,通过优化包装设计与区域报价体系,每年为企业节省物流及包装成本约3万元。"现在不管发往哪里,邮政都能保证时效,从揽收到运输全程不用我们操心,成本还降了不少。" 胡小明指着商品包装上的快递面单,语气里满是认可。

渡资金之坎,靠“邮银协同”。当企业想引进营养面生产线时,邮政联合银行做了整村授信,不仅给企业放了贷款,还帮上下游农户解决资金难题,累计164万元的融资E贷款,让生产线顺利落地。政府也送来“及时雨”,科技局帮着申报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让胡萝卜面、猴头菇面等新品快速面市。

如今的胜仙面条,早不是当年的“粗面”,连续四年成为江西邮政省级示范合作社,连续15年获评“江西著名商标”。15人团队创造日产6吨的产能,产品从1种鸡蛋面扩展到十几种,还成了定南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更重要的是,邮政搭建的“销售+物流+金融”体系,让它在高铁时代来临前就站稳了脚跟。“下一步,我们要借着文旅东风,让面条成为定南旅游名片!”胡小明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