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曾经是学生时代的一种习惯。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抽出时间读纸质书成了遥不可及的渴望。
我的读书风格很单一,除了必须学习的金融业务类书籍,只偏爱文学尤其古诗词类书籍。通过邮政微邮局每年都订阅“中华诗词”、“当代诗词”等刊物。职工书屋借阅清单也多为文学诗词类。还记得在职工书屋借阅的第一本书是宋词三百首,古风的书面,清新的文墨,内容也是爱不释手,值得“细品咀嚼”的文字。当中先挑选读完了李清照的词,读完之后,意犹未尽,又在喜马拉雅,听完了李清照波折的一生。后写了一篇名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读后感。以“聊赠一枝梅”表相思情,借折梅送远寄予士所仰,吾敬者,万般敬意。书籍的魅力,宋词的魔力,总让人产生词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的情愫。第一次读纳兰容若的词是在高中的时候,是安意如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共三册,印象最深的一句词是三册的书名“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职工书屋有好几本关于描述纳兰的书,《一生最爱纳兰词》、《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词传》,读完这三本书花了好长时间,读词的时候,我读的尤其慢。胸纳幽兰,神若自然、纳兰容若,一个文武双全,才情如诗的伟大词人,“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读完诗词类书籍,每一本都会写《随笔》,记录当时自身风前月下、芳华去、征途愁迷、忆相逢的感受。偏爱秋天的我,读词让我更确定了自己的悲秋综合征。
文学类也是我喜欢的书籍类别,通过“豆瓣”书籍评分,会选择了一些评分高的名著,从职工书屋读完了《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海边的卡夫卡》等,尤其《霍乱时期的爱情》属于一本有意义的书籍,步入社会以后在读,总有很多的遗憾。
职工书屋对于我和我们是一片“秘密花园”,考取金融类资格证书,我的学习、刷题、上网课大多都是在职工书屋,安静的学习环境和一起学习的动力,也让职工书屋成为了我们心灵的“净土”,抛开了忙碌的工作、机械的重复和格子间的束缚,是释放和充实。
上班读书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在于,我去做的,只是让自己更加充实,我想做的,仅仅只有喜欢下去。
月满西楼,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词,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是美好的事物,也是心灵的净土。